• 试论《资本论》中关于事物的质的规定方法——兼谈中国文学艺术史上两种体裁的性质的确定

    王小盾;

    <正> 每一门科学研究,都有一个对于它的研究对象作出性质规定的问题。一定科学的理论成熟性,可以从它的范畴体系或概念群的状况——有无正确而完善的规定——得到反映。从这一点说,《资本论》关于事物性质的规定方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为各门学科提供了极好的范例。《资本论》第一卷中的资本一段,作为表现和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基本最本质的范

    1986年02期 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 本院开办电影导演班

    <正> 根据我院与上海电影总公司签订的协议书,今年秋天,导演系将首次举办电影导演专业本科班(四年制),专门为上海电影制片厂培养二十名电影导演。该班招生组四月份开始在成都、天津和上海先后进行招生工作,报名应考者达

    1986年02期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论“母题”及其在戏剧中的地位

    顾晓鸣;

    <正> 一、论题的界定所谓“母题”,是一个并不十分确切的术语。从中文的字面意义来看,它相对于通常讲的“主题”,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又是法文字 motif 的音译兼意译,因此,它又同 motif 的原意以及 motif 在文艺各领域中的意义相联系。所以,“母题”是一个包含有众多语义的词语,既不能简单地从其汉字的含义上来理解,也不完全等同于 motif。这样,对“母题”概念的界定就不能依赖于一、两个定义,这项工作本身就需要有一种方法论,需要有一个工作过程。

    1986年02期 1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7K]
  • 中国古代编剧理论的宏观体系

    谭帆;

    <正> 一个理论体系的建立总是来源于三方面的血统:现实的规定、传统的沿续和外来思想的浸染。中国戏剧现在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戏剧危机”的议论已纷纷扬扬,在这转折期的“阵痛”之中,人们对于戏剧理论的关注极为深切,因而在戏剧理论界,全方位的研究视线取代了以往锁闭性、指令性的研究格局,一时西方戏剧理论的输入纷至沓来,而传统戏曲理论批评亦必然地将在这里扮演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

    1986年02期 2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 审美的认同与异趋——鲁迅论梅兰芳新探

    陈鸣树;

    <正> 一、几乎是一桩公案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梅兰芳是一位伟大的表演艺术家。他们两人都拥有广大的读者和观众,饮誉世界;他们两人的著作和艺术,都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都值得中国人民骄傲,并将永驻青史,万古生辉。他们怀着同一个目标,在促进中国人民精神文明建设的同一大道上迈进。然而,鲁迅对梅兰芳似有贬责之词,鲁迅似乎不能欣赏

    1986年02期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 对王祖鸿同志文章的两点意见

    刘亮;

    <正> 最近,拜读了王祖鸿同志在《戏剧艺术》(1985年第三期)上发表的《望兴衰探沉浮——为京剧前途提若干问题》一文。笔者对该文借用自然科学范畴的进化论学说来解释戏曲艺术现象,合理与否,妥当与否,无意参加争鸣,但对该文中所举的两个实例,却有着不同的看法,现提出来与王祖鸿同志商榷。其一,关于梅兰芳的开蒙师问题。笔者认为王祖鸿同志文章中这段话是不够准确的。梅

    1986年02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给《黑骏马》导演的信

    佐临;

    <正> 明正同志:昨晚有机会欣赏你导演的“黑骏马”,甚为激动。这是个具有高度艺术水平的演出。小说是名著,但改编成戏实在难度很大,而你们成功地克服了这个难关,并把它变成个艺术品,可喜可贺!导演构思非常高超,将原著的诗意或哲理性都能巧妙地体现出来,令我钦佩不已。随着这个构思,舞美、灯光也配合得很妥贴,看上去很舒服。

    1986年02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漫谈上海剧坛之现状——文艺记者座谈会纪要

    <正> 三日十一日下午,本刊邀集本市参加第三届上海戏剧节花冠奖评选活动的文艺记者,就上海戏剧状况及有关问题交换了意见。大家认为,近年来,上海的舞台上出现了一些较好的剧目,但也存在着不少尚待解决的问题;盲目乐观,不仅不会看到存在的问题,也无助于戏剧的进一步提高。座谈会围绕本届戏剧节及有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1986年02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祝愿戏曲理论的繁荣

    颜长珂;

    <正> 重实际,轻理论,似乎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心理中一个相当普遍的特点。戏曲艺术以其特有的丰采令人瞩目,相对说来,其理论成就未免稍嫌薄弱。古典曲论,除王骥德《曲律》、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部》等著作外,更多地见诸评点、札记、序跋等较为零散的篇章,其中虽不乏真知灼见,但感性色彩较浓,缺少更为系统的论述。清代花部勃兴之后,演出艺术有更长足的发展,在戏曲发展的历史上,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阶段。但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不仅剧本创作不甚兴旺,理论更为消沉,整个戏曲队伍的

    1986年02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戏曲研究》简介

    韫石;

    <正>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编辑的《戏曲研究》(暂不定期)自1980年创刊以来已出版了17辑。它得到国内外专家和同行的关心和支持,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现在全国有多种各具特色的戏剧和文艺理论刊物,《戏曲研究》则努力架设实践与理论之间坚实的桥梁。它密切地注视着戏曲创作的实践,但又不停留于实践,努力研究规律性、倾向性的问题,以求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它提倡研究戏曲的特点和规律,上升到美学的高度,又要求这种研究不要脱离实践,

    1986年02期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上海市召开学报工作会议成立学报研究会

    <正> 三月二十八日,市高教局召开第二次学报工作会议。目前上海共有高校二十九所,学报三十二种。各校、院长,全体学报工作人员和人事、科研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上海高校学报先后复刊和创刊,发展很快,现有文理科学报三十二种。这些学报在解放思想、拨乱反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两个

    1986年02期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内蒙班演出《黑骏马》

    文峻;

    <正> 今年三月我院内蒙班学生上演的《黑骏马》试图以一种新的戏剧思维来唤起人们对舞台的热爱。此剧是戏文系创作班学生罗剑凡(指导老师曹路生)根据张承志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主要写一对草原恋人由于恶人插足而导致悲剧的故事。导演陈明正和龙俊杰在体会原著和剧作精神的前提下,不满于向人们讲述一个传统的故事,而是尽力发挥了导演的再创作功能、强化和渲染了戏剧场面,并有效利用戏剧的多种元素展示生活的哲理。

    1986年02期 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8K]
  • 伊丽莎白时代的戏剧与元杂剧——两种戏剧中某些程式的比较

    刘若愚;詹晓宁;

    <正> 促成我将英国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的戏剧与中国元代(公元1280~1368)杂剧相提并论的缘由有三:首先,二者皆通过以形象思维构造情节场面和人物的方式表达思想,抒发情感,而不是依赖于舞台上所创造的一种宛如真实的幻象;其次,为了达到戏剧效果,两种戏剧皆采用了某些戏剧表现手法,这些创作手法经过长期的实践,均已固定下来,形成为剧作家、演员和观众所接受的戏剧程式;再次,这两个民族的戏剧都分别在这两个阶段发展成熟,达到戏剧发展史上空前绝后的鼎盛时期。本文拟就这两个时

    1986年02期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 我院两台莎剧参加首届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节

    脉;

    <正> 首届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节于四月十日至二十三日在京、沪两地同时举行。由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市文化局、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联合主办的上海演区共有十四台莎剧演出。我院有两台莎剧参加本届戏剧节。《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系我院

    1986年02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论郭沫若与西方现代派戏剧

    刘珏;

    <正> 郭沫若是中国浪漫主义话剧的奠基者、代表者。然而,西方现代派戏剧对于郭沫若戏剧创作特色和艺术风格的形成,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主导方面是积极进步的。但它也与郭沫若自身的戏剧创作发展一样,有一个幼稚到日臻成熟的探索、转化过程。我们认为,研究郭沫若戏剧所受现代派戏剧影响的具体内涵,及其筛选、化用的创造特征,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客观、全面地把握郭沫若戏剧的创作风格和艺术贡献。同时,作为中国现代戏剧的代表作家之一,郭沫若

    1986年02期 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 业余演剧及自娱心理初探

    王胜华;

    <正> 戏剧艺术自诞生以来,基本都要经过由娱神到娱人的发展过程。如古希腊悲剧滥觞于酒神节,中国戏曲发源于古代巫觋。除了娱神和娱人之外,戏剧还有一项重要的功能——自娱。这一点在以业余演剧为代表的表演艺术活动中尤为突出。本文想就业余演剧和自娱心理进行一些探讨,以求教于大家。一、业余演剧琐谈在中国戏曲史的长河中,业余演剧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它既是戏剧之流的支脉又是源

    1986年02期 69-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4K]
  • 研讨·交流·求索——来自首届中莎节舞美研讨会的报导

    芋;

    <正> 一九八六年四月,首届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节拉开帷幕。戏剧舞台上多样化的演出,迎来了百花争艳的盎然春天。一场场、一幅幅意趣横生、风格独特的演出样式,令人神往、心醉。这是戏剧家、舞台美术家心血浇灌、辛勤耕耘的艺术之花。艺海无涯、学无止境。为了对莎士比亚戏剧的演出实践进行理论的阐述、评议和交流,探索如何将莎剧搬上中国舞台?如何表现莎剧深邃的内涵意蕴?如何寻找富有新意的演出样式……,进而能反馈和启迪新的艺术创

    1986年02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接受美学与戏剧观众

    张毅;

    <正> 六十年代中期,在西德康士坦茨大学的几位学者创造了“接受美学”,所以又名为“康士坦茨学派”。它又被称为“读者反映批评”、“文学的接受和作用论”、“接受研究”等。这种新的理论与以作者本意为目标的传统阐释学和以作品的科学结构为目标的形式主义相反,它是在作家、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中又以读者为核心研究文学。这种理论源出于波兰著名哲学家罗曼·英伽顿的新阐释学,他认为文学作品的本文只能提供一个多层次的未定点,只有在

    1986年02期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 莎士比亚风格论

    A.阿尼克斯特;韩纪扬;

    无论关于莎士比亚的问题是那么错综复杂,在文艺领域中,弄清他的戏剧风格问题是首要的。本文论述的不是他的戏剧语言风格,而是他整个创作在百家诸派艺术文化之中的地位问题。

    1986年02期 8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6K]
  • 表演理论史迹缕析

    王昆;

    <正> 尽管戏剧历史几千年,它的创作和理论篇章浩如烟海,但专门研究表演艺术而又见诸于文字的,则少得可怜。狄德罗曾说:“古人没有关于演技的记载”,看来此话并非毫无依据。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也认为,欧洲历史上有关表演艺术的“一切宝贵的见解和建议并未成为系统”;在俄罗斯虽然建立了自己的民族艺术,但“除了果戈理的几篇短评和史迁普金的信中几

    1986年02期 9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 本刊活动点滴

    <正> 本刊最近与导演系教师探讨有关中国戏剧导演学的建立问题,会议由薛沐主持,参加教师有:李建平、苏乐慈、钟高年、徐里、朱枫岚、杨关兴、张仲年、郭东篱、俞子涛。本刊编辑部不日前与戏文系教师探讨戏曲教学问题,参加者有田雨澍、马圣贵、金登才、宋光祖。

    1986年02期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表演简史

    杰里·V·皮克林;吴光耀;

    <正> 也许在研究表演史时遇到的两个最大困难是:表演按其性质而言,是一种很短暂易逝的艺术形式;而在这种形式中,艺术作品和艺术家又是不可分离的。表演是短暂易逝的——它是一种生存时间很短的艺术形式,通常的时间长度也就是一次演出——这种艺术包含在演出中,而直至20世纪之前,这种艺术始终无法加以记录。人们可以看表演,承认它是艺术,之后也可以写到它,但这种回忆并非艺术本身,表演是无法保存

    1986年02期 113-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 洪深执导点滴

    蔡体良;

    <正> (一)在著名戏剧家洪深同志诞辰九十年、逝世卅年纪念会上,夏衍同志说:“洪深同志的经历、作品和为人,是我们一份极其珍贵的遗产。我们要了解洪深,研究洪深,学习洪深。这是一个艺术的多方面的开拓者、创造者和组织者的形象,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化艺术有着很大的启示作用”。夏衍“了解洪深,研究洪深,学习洪深”的提议,令我们想起了一九五四年春夏,洪深同

    1986年02期 12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4K]
  • 戏剧的即兴创作

    托夫斯托诺戈夫;戈兆鸿;

    在本文中作者提出了世界戏剧缺乏生气的时弊,并倡导即兴创作应成为今天戏剧艺术主要创作原则的新论点.

    1986年02期 128-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5K]
  • 《中国民族服饰》前言

    戴平;

    本院舞台美术系人物造型和服装设计教研室编绘的大型精装豪华本画册《中国民族服饰》,今年八月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和香港和平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向世界发行。《中国民族服饰》由王辅世主编,李锐丁、应玉兰、江云、刘永华、李有恩、陈宏广、张培础、秦忠明、胡雨心、袁晓红等参加设计和绘图,戴平、丁加生担任文字介绍和阐释。现先发表这本书的前言和部分图画、照片,以飨读者。

    1986年02期 137-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7K]
  • 日本舞台与电视美术发展的演进

    三林亮太郎;姚振中;

    这篇文章作者最初写于1974年8月。由于它概述了日本舞台与电视美术沿演于今的历史进程,分析了日本传统戏剧、话剧、芭蕾、歌舞等的舞台美术和电视美术的基本特征,同时对日本舞台与电视美术的现状和前景也持有透辟的见群。为此,日本形象社在去年新出版的日、英文版《日本的舞台与电视美术(第一集)》上又将此文作为该部大型画集的前言重新予以发表。由于本刊篇幅所限,原文中所列举的众多日本著名美术家的名字未能全部照录,特此说明,并致歉意。

    1986年02期 144-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2K]
  • 动态·文摘

    <正> 中国戏曲还只是史前艺术《戏剧报》86年第1期以《戏曲会消亡吗?》为题,对首都戏剧界人士就戏曲前途问题座谈会上的讨论情况作了报导。其中,苏国荣在座谈会发言中指出,目前,理论界对戏曲的前途看法很混乱,尤其是“消亡论”之类的观点弄得人心惶惶。从历史发展来看,张庚同志所说的中国戏剧还只是史前戏剧的观点是有道理的。我们人类的历史有文字记载不过四千多年,而中国戏曲的发展史才八百年左右,这样看起来,我

    1986年02期 15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