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编剧的心声

    王仁杰;

    <正> 说到编剧的苦恼,胡小孩同志唱了出“三岔口”,甚是动人。但路虽三岔,尚有一道可行。而我则更有处身狼牙山之感。心中苦恼亦有三,愿说与同仁诸君,以求分忧解愁。苦恼之一,是大时代落伍者的失落感。改革开放,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民富国强,此大喜也。但大喜之余,不无近忧远虑。我们仿佛

    1993年02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从商从艺 顺其自然

    沙叶新;

    <正> 我父亲是商人,开过不少店,计有:南京板鸭公司、启乐园饭店、启发祥五洋店、燕宾楼餐馆等,或独资,或合股,当年也曾辉煌过一阵,那时他在南京的回民商人中小有名气,人称“沙老板”,可惜那年头没有“BB机”、“大哥大”,否则更要神气活现。父亲当然望子成商,希望我承继父业,因此我从小就站过三尺柜台,卖过瓜子、花生,放学之后还帮店里做过流水帐,计算一天的营业额。如此说

    1993年02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面对编剧这个工作

    赵化南;

    <正> 编剧是我的新工作,干的时间不长,只有一年半左右。在九一年底调进上海沪剧院之前,也写过一些剧本,那是业余的,玩玩而已,兴趣来时写点,有空时写点,写不写全由自己,写什么怎么写也全由自己,没有任何负担,很自由自在。当了专业编剧,干了这份工作,觉得就要认真

    1993年02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想写时难别亦难

    贺国甫;

    <正> 自从写完话剧《大桥》,已有整整两年时间,没有再写话剧。搞话剧太难了,而业余搞话剧,更是难而又难。即使是幸运地得到领导、专家和有关方面全力支持的话剧《大桥》,整个过程也充满了艰辛。工人业余话剧在今天,可说是困难重重。首先是一个演员问题。现在,向各单位商借演员,谈何容易。我们市工人文化宫话剧团的全部演员都是业余的,他们来自于全市的各个工厂企业。以前,市工人文化宫话剧团遇到排练、演出,只要一纸公文,

    1993年02期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 我院二十三位正副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正> 经文化部批准,我院胡妙胜、陈明正、吴仞之、赵铭彝、孙浩然、陈恭敏、叶长海、徐企平、陈多、周本义、金长烈、杜定宇、夏写时、胡导、陈绍周、张应湘、李志舆、苏乐慈、丁罗男、叶涛、荣广润、刘如曾、吴光耀等23位正副教授,从一

    1993年02期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我院举行第二届话剧展演

    <正> 我院一年一度的话剧展演于五月拉开帷幕。本次话剧展演共推出:张应湘、佟瑞敏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并执导的《北京人在纽约》,该剧采用小剧场演出形式;陈明正执导的莎士比亚剧作《一报还一报》;赵国斌执导的哥尔多尼喜剧《说谎人》;安振

    1993年02期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评近年戏剧创作

    夏写时;

    <正> 一近几年戏剧较薄弱的环节,似乎是戏剧创作。与八十年代初期、中期相比,情况发生变化。八十年代初期、中期,戏剧创作生机勃勃,剧作家敢于作多方面的探索,颇有新的开拓。那时戏剧创作的繁荣,由两股潮流汇聚而成。一股我们试称之为政治激情戏剧,它始于七十年代末,其时剧作家无暇顾及戏剧形式之新旧,艺术手法之新旧,而有许多急想一说之故事,急需一吐之情感,舞台上情不能遏,并迅速唤起观众的共鸣,形成一种热烈的局面。这股潮

    1993年02期 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K]
  • 中外文化交流

    <正> ▲应日本武藏野大学邀请,胡妙胜院长于5月30日赴该校讲学。赴日期间,胡院长还访问了大阪艺术大学等其他一些日本艺术院校。▲我院叶长海、夏写时、陈多三教授于五月间,应台湾大学与《联合报》之邀,赴台进行学术交流。三教授五月二十日参加了“海峡两岸传统戏曲座淡会”,海峡两岸共十五位学者联席就我国戏曲现状与前景进行恳谈,并回答听众的问题。座谈会由《联合报》副总编辑、诗人痖

    1993年02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彝剧研究方法辨正

    丁伯廉;

    在戏剧界有些人士心目中,云南少数民族戏剧可能是以其不亢不卑、温驯质朴面貌出现的——尽管它有着独特的文化背景、民族风情和自然条件,以至构成了国内外人们称羡不已而又神秘瑰丽、多姿多采的云南风光。这是一种未必准确的戏剧印象,但却是一个实在的客观反映。这里发表的几篇文章就是我院云南戏曲创作进修班学员在云南少数民族戏剧研究课程中有了一些思考的基础上撰写出来的。这些文章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特点,即他们虽然来自基层、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但并不满足于单调狭窄的戏剧取向,他们的文化价值和艺术观念产生了裂变,更趋于现代化,具有一种强烈的要使少数民族戏剧与时代同步发展的变革意识。这些文章中,有不少就是从云南少数民族戏剧的历史、源流、作家作品、艺术特征的视角来进行研讨,这应当说与更新戏剧观念是并行不悖的,历史常常比现实更能预见到未来的发展。这也表明学员们在理论上是严谨的,方法上是辩证的,显示出他们已跨越了单凭热情而企图革新戏剧的起步阶段,逐步走向自觉与理智。这步是适宜的,因为对待目前少数民族戏剧状况,既应解放思想、更新戏剧观念,但也应防止把云南边疆和沿海大城市作浅层的类比,以至于从一种模式的空壳转换为另一种模式的空壳,用所谓的理论解剖刀去阉割丰富多采的少数民族生活与民族戏剧。而如何挖掘出它们所蕴含的特殊规律性与审美需求,这才是重要的。

    1993年02期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 傣剧形成说

    何祖元;

    <正> 傣剧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剧种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个问题至今众说不一。目前对傣剧的形成有五种说法:一、内地文化传入与本土文艺的结合形成;二、傣剧是由(清代道、咸年间)德宏地区“坐唱”形式的讲唱艺术发展起来的;三、傣剧是献鬼出窝、跳柳神引出来的;四、在民间歌舞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从“银马”(马舞戏)到傣剧。对于这五种说法,我赞同第二种说法,傣剧是由德宏的“坐唱”形式的讲唱艺术发展起来的说说。

    1993年02期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 滇剧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征

    徐晴;

    <正> 云南滇剧从清道光(一说为乾隆)年间洪升、福寿班的出现(如果它算是滇剧伊始的话),至今已一百六、七十年了,关于它的历史源流及发展演变过程以及艺术特征,史学家、艺术理论家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历史时期作了细致的研究和发掘整理,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滇剧,这个代表云南的地方剧种,于今也和其他剧种一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处于激烈的

    1993年02期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 神秘的滇中民族图腾调查与思考

    孙钧;

    <正> 探索古人类与今天云南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轨迹,一直是摆在云南人面前的重要课题。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作过多方面的探讨,对自己很有启发。从滇中先民在旧石器、新石器时期的历史文物、崖画图像符号和瑰丽多姿的青铜器上,都隐约可见一种神秘的符号——图腾。我追随着这种感觉,留心观察民族的现实生活,逐步发现在滇中各少数民族

    1993年02期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 对佤族清戏的质疑与看法

    张龙明;

    <正> 一九八四年腾冲县由佤族农民担任演员,演出了折子戏《安安送米》,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被认为是佤族清戏。这在我头脑中留下了许多困惑。今天,一个民族剧种的形成,借鉴与吸收是必然的,但不可拔苗助长,更不能牵强附会。腾冲清戏,是否是佤族戏剧?现在先看看清戏的状况。流行于云南腾冲甘蔗寨、汪家寨

    1993年02期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 南方丝道和永昌戏剧

    吴丽佳;

    <正> 位于云南省西部的永昌(今保山),从来就以它神秘的高黎贡山、怒江峡谷为骄傲。这里群山连绵、茫茫浩浩,万道沟壑架起雄浑起伏的峰峦。深幽的峡谷,巨响的涛声,令人惊心动魄。因而在古时,这里被一般中原人士视为千里赤地、瘴疠流行的化外蛮荒,不能涉足的禁区。然而,事实上那里却不声不响地摇着马帮的响铃,架起飞崖的藤索,踩出了一条由内地通往东南亚的通道——这就是两千二百年前的“蜀。身毒道”,即从今天的宜宾、西昌、丽江、大理、经博南(永平)进入保山、腾冲,再经缅甸北部达身毒(印度)的通道。和闻名遐迩的西北“丝绸之路”相比,这条南方古丝道要早开发一百多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条古丝道是一条纽带,不仅在政治、经济上连接东南亚与华夏民族的交流,而且在文化上也起着

    1993年02期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 中国古代军戎服饰

    刘永华;

    <正> 军服,象任何其它服饰一样,既是一种物质产品,又是一种符号,因此它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具有表意功能和审美功能。从实用功能方面来看,中国古代军戎服饰的研究,也许只有军事史的价值。但是,如果从表意功能和审美功能方面去研究它,那末,它不仅在中国古代服饰的长廊里创造了中国古代军人的形象,而且它象一颗钻石一样,从不同的侧面折射出中国古代的社会、政治、经济、宗教、艺术,总之整个中国的古代文明。在做任何高层次的研究之前,必须占有大量的材料,并给予分类和归纳。但是,令人遗

    1993年02期 4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9K]
  • 论北京人艺的文化生态

    董健;

    <正> 1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四十余年来的艺术成就,不仅代表着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话剧发展的最高水平,而且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戏剧在东方开出的一朵奇葩。北京人艺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意义的戏剧美学方面,做出了十分可贵的贡献。那么,什么是“人艺精神”?当一种艺术追求和倾向在创造性的艺术实践中表现出

    1993年02期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 明清民歌时调与黄梅戏剧本文学

    王长安;

    <正> 1 黄梅戏究竟从何而来?比较通行的说法是“来自湖北黄梅县的采茶调”。是故,名亦为“黄梅(之)戏”。看来,黄梅县的采茶调,作为黄梅戏形成的一个音乐源头当是毋庸置疑的了。然而,何以湖北黄梅的采茶调在湖北未凝结成戏剧形式,未衍生出直接的戏曲剧种,而一到了安徽沿江的安庆一带就迅速生成了黄梅戏呢?关于这一点,以往的研究者未暇说明,已有的史料也语焉不详,忽略了采茶调到黄梅戏这一腾跃之间必定存在的、最富

    1993年02期 6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 春柳社研究札记

    黄爱华;

    <正> 为中国话剧纂史,第一章的篇幅不得不留给春柳社。而研究春柳社,首先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春柳社的诞生问题。关于春柳社的诞生,由于缺少当时的第一手文字资料,戏剧史研究专家们向来只以欧阳予倩、李涛痕、朱双云、徐半梅等中国早期话剧活动家的著述和回忆录为据,揣摹其真相,勾勒其轮廓。而这些著述、回忆录

    1993年02期 7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 导演情境论

    陈加林;

    <正> 我们说导演是戏剧总体情境的创造者,这是现代戏剧发展对导演提出的必然要求。那么,什么是导演情境,总体情境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为了论述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说明一下戏剧情境的概念。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谈到情境时认为,情境可分为无定性情境、平板性情境和冲突性情景三种,而戏剧情境则属于冲突性情境。他说:“只有在定性现出本质上的差异面,而且与

    1993年02期 8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 表演教学面临的选择

    张应湘;

    <正> 一表演艺术的神秘性“表演是教不会的”、“表演需要天赋”、“表演不能缺少灵感”,沸沸扬扬的议论给表演艺术蒙上了神秘的面纱,给从事表演教学的教师们心中罩上了一层层难以驱散的乌云,尽管这些说法在感情上难以接受,然而现实生活中却又找不到足够有力的证据将它驳倒。我们天天在讲表演方法,自认为数十年的研究和教学经验是造就优秀演员的科学途径,但真正成为表演人材的成功者中并没有多少人能讲得出自己是受益于科学的训

    1993年02期 9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3K]
  • 浙江地方戏曲舞台美术略述

    谢涌涛;

    <正> 浙江地方戏曲的舞台美术,与戏曲的形成和发展相辅而行,据历代史料记载,至迟在宋、元百戏、杂剧时期,在盛大庆典或临安瓦舍勾栏演出的伶工、杂剧色已都有涂面化妆、塑形头饰(“浑裹上高簇花枝”)和简单道具(砌末)的运用。在南戏《张协状元》中,有关于“虎皮盖脑虎皮袍”的虎身造型,也有丑、末以身充“庙门”,以背当“桌”堆砌景物的表演形式。元代陶宗仪的《辍耕录·盗有道》记有盗“面举优人假髯”作案,从杭州逃至绍兴诸暨终至败露的史

    1993年02期 99-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6K]
  • 越剧布景发展概述

    沈定卢;

    <正> 越剧在刚进入上海时,舞台装置极为简陋,其时,台上一般仅有没有经任何装饰物修饰美化的赤膊状的一桌二椅。以后,随着越剧戏班经济条件的逐渐改善,以及为演出能适应城市观众的欣赏习惯和更高的审美需要,舞台上很快就出现了租借而来的桌围椅帔之类的简单美化装饰物。在桌围椅帔的运用和桌椅的舞台布置调度上,则主要模仿上海的

    1993年02期 110-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 论当代电影中“畸形人”形象的审丑价值

    王伯男;

    <正> 一命题的缘起:丑与美的同步对位自从人类用“埃斯特惕克”(Adstheties——美学)这样一个范畴取代了整个“感性学”的范畴以后,人们就以为在感性的天宇里,只有“美”那颗最亮的天狼星。可是,当人类知晓了哥德尔的“不完备性定理”,认识到“任何一种看起来似乎足够的丰富的逻辑系统,都是不完备的和有限的;每一个理论体系都有待于此系统以外的系统去加以证明”时,人们突然发现,

    1993年02期 118-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2K]
  • 王国维评传

    滕咸惠;

    <正> 一生平和学术思想发展历程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1877年,王国维出生于浙江海宁县城(今盐官镇)一个中小地主兼商人的家庭里。六岁入私塾,十五岁考取秀才。但随后两次参加举人考试却都落榜了。 1898年初,王国维离开家乡来到上海,到《时务报》社从事文书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到罗振玉主办的东文学社学习日语、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课程。9月,戊戍变法失败,《时务报》关闭,王继续在东文学社学习,并兼管学社庶务。1900年学社停办。1901年春,应罗振玉之邀,前往武昌农务学堂从事农书译述。同年秋,在罗振玉资助下,王国维前往日本留学,到东京学习英语和数学,因病于1902年夏归国。此后,王国维在通州(南通)师范学堂和苏州师范学堂任教,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课程。

    1993年02期 126-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 尤里的表演教学和《世上有个小角落》

    安振吉;沙金;

    <正> 来自俄罗斯的戏剧专家瓦西里耶夫·尤里是圣·彼德堡戏剧·音乐·电影学院年轻的副教授。他带着文化交流的使命来到上海戏剧学院。对表演系89级学生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表演教学。尤里先生的表演课,大体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热身训练(包括形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二是排演以小说《死魂灵》为素材,改编成类似散文体样式的话剧《世上有个小角落》。下面简略分析这两部分的特点,以学习和借鉴其中的有益经验,促进我们的表演教学。

    1993年02期 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 卡尔教授的授课记录(节选)

    杨桂芳;高晓;

    <正> 经文化部教育科技司批准,美国加利福巴亚州立大学戏剧系教授阿希莱·卡尔教授,作为校际交流,从去年五月五日至五月十六日在表演进修班讲课。进行了表演练习——基础训练,交流训练,以及双人的单言片断与双人的对口片断训练等授课项目。开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授课时担任同步口译者系张育年老师,授课所用部分剧本片断教材的文字翻译系张放老师)。现将授课记录整理如下:

    1993年02期 139-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K]
  • 情系母校 振兴母校——我院表演系部分校友返校献演

    <正> 为了面向社会办学,发扬学院优良传统,培养更多高质量的戏剧人才,我院在六月十八日至二十日,特邀请表演系部分校友返校相聚,研究探讨戏剧教育改革,振兴戏剧教育事业。并于十九日晚,由我院、上海东方电视台、上海天艾艺术发展总公司联合推出一台为筹集戏剧教育基金的大型义演。

    1993年02期 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动态之窗

    <正> 当代戏曲生存价值的自我辨析林瑞武在九三年第一期《剧本》上以《并非无奈的悲歌》为题发表文章,着重对戏曲自身在当代“大众文化”围困下的生存价值问题作了剖析。文章认为,目前卡拉OK,歌星、笑星文艺晚会以及武打、枪战、言情影视片等“大众文化”十分红火,尽管这类文化情况很复杂。但有一点可以断定,这类文化活动满足的只是人的比较浅层次

    1993年02期 148-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 首届中日戏剧、电影、电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大连召开

    濑户宏;

    <正> 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在中国大连召开了大连市日本戏剧研究会成立大会暨中日戏剧、电影、电视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日本的一些有关人士参加了该研讨会。据说有关成立大连市日本戏剧研究会的设想,大连文化界的有识之士早在七、八年前就提出来了。因为历史的特殊原因,大连地区同日本有着较多的来往,也有着较多的日本文化研究人材。最近,在改革开放的新的高潮中,中共大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把大连建设成北

    1993年02期 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我院学生荣获全国小品创作奖

    <正> 由中国剧协《剧本》月刊等四家单位共同主办的“全国小品创作大奖赛”已于五月揭晓,我院学生李大剑(湖南编剧进修班)的《餐厅轶事》和黄溪(群文编剧进修班)的《你是我的影子》分别获得一、二等奖。校友赵耀民、吴天(原云南编剧进修班)的作

    1993年02期 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