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小丑表演工作坊研讨会纪要

    韩生;徐卫宏;康文;谷亦安;胡导;张献;陈加林;卢若萍;宫宝荣;陈明正;

    由上海戏剧学院教育高地国际表演艺术研究中心举办的国际表演大师工作坊系列之一,法国表演艺术家康文主持的小丑表演工作坊在全院引起了很大反响。2006年4月25日,国际表演艺术研究中心与表演系共同举办了该工作坊的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有[法]康文(FabiolaGonzalez)、胡导、韩生、徐卫宏、陈加林、谷亦安、吴爱丽、张献、宫宝荣、王学明、卢若萍、肖英、李伟以及表演系04级本科班学生。本刊特此发表该研讨会的发言纪要,以飨读者。

    2006年04期 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 论走出“内省”,踏上“行动”跑道的体验派表演

    吴靖青;

    “内省式”体验与崇尚“冥想”、“感觉”、“意念”的唯灵论学派和心理动力学派有着共通之处,而“行动式”体验又与崇尚严谨、实证、逻辑的行为心理学一脉相承。体验派表演内部的“内省式”与“行动式“之争,正暗合了心理学内部的唯灵/意念与唯物/实证的分歧。纠正“内省式”体验、提倡“行动式”体验,是以“行动”为媒介,以“行动”为跑道,在“行动”中不知不觉地升华到精神与思想的层面。它的最终目的,不但不是为了抛弃情感与内心,反而是为了使演员达到更自然、更深刻、更完整的体验。

    2006年04期 18-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论“距离说”不等于“表现派”

    方蔚林;

    本文认为,在演艺理论中,主张理性控制的“距离说”不等于“表现派”。“距离说”尽管可以和“表现论”结合在一起,但“距离说”也同样可以和“摹仿论”结合在一起。同样,“体验论”并不反对表现,“体验论”实际上有着对情感表现的深刻认同。因此,“距离说”不能简单地被归结为“表现派”,“体验论”则不能简单地被称为“反表现派”。

    2006年04期 2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 动态·信息

    2006年04期 37+45+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追寻于一个新演员,一个新观众——布莱希特导演理论与策略

    李慧;

    布莱希特导演以对亚里士多德戏剧批判为起点,以“批判性模仿”为策略。其导演的终极目标不仅以追求一个新演员为唯一的任务,而且以追求一个新观众为最终目标。本文从导演与剧作家,导演与演员,导演与观众三方面,佐以魏格尔扮演大胆妈妈个案,详细探讨了布莱希特的导演理论。对布莱希特导演理论进行探讨,不仅能摆脱长期以来囿于其剧作与戏剧理论研究形成的困境,而且能为布莱希特与其它导演的对话提供一个平台。

    2006年04期 3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 元剧“楔子”推考

    解玉峰;

    楔子,顾名思义,是使主体结构愈加紧凑或严密的填充物。元剧楔子也应产生于元剧主体结构已完成之后。元剧之主体为情境各异的四套北曲,楔子则是套曲外的支曲,不含宾白。早期作家或出于叙事考虑偶然为之,后世渐多效仿,使用频率渐高,楔子遂几成元剧结构成分之一。与四套曲相呼应,元剧楔子亦由“正旦”或“正末”演唱,也独立地表现一种情境,故可视为元剧四种情境外的“第五情境”。元剧楔子反映了元剧以曲体结构为核心的根本特征。

    2006年04期 5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 弋阳腔源流考

    马华祥;

    弋阳腔是温州杂剧弋阳化的声腔,孕育期在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在元顺帝朝,包含有三种音乐成分——南戏、弋阳民歌、北曲的弋阳腔诞生了。弋阳腔盛行于明初中叶,繁衍出多种戏曲新剧种。万历时被新腔所败,只得进行改革,终于使生命之树常青,一直流传至今。文章对弋阳腔的繁荣、繁衍能力强、生命力强的原因都作了概括分析。

    2006年04期 6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 欧阳予倩与文明戏——兼论文明戏时代的观众及戏剧文化环境

    陈珂;

    中国话剧从启动之时,娘胎里就带着三重压力一是为革命做宣传的工具,二是如欧阳予倩所理想的,做“为艺术、为社会教育”的“真戏剧”,三是迎合观众以求生存。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文明戏受到过“不公平”的待遇。颇多的评论者和研究者,都相对忽略了很重要的问题文明戏时代的观众及戏剧文化背景。欧阳予倩的悖论也由此产生是这样还是那样?“我怎么办?”这是中国话剧从一开始就注定的命运在“为艺术”、“做工具”和“迎合观众”三重悖论中步履蹒跚地前行。

    2006年04期 7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民间”在周作人的戏剧视野中

    吴仁援;

    在周作人戏剧理论中,“民间”话语独具学术特质、深含文化内蕴。从戏剧视角审视,其“民间”意识中既警觉其自抑性、正视其自承性,更守望其自然性、倾心其自由性、看好其自得性、尊重其自行性。其“民间”观中蕴涵着现代的启蒙精神、民族精神、人文精神、人道精神、自由精神、平等精神。

    2006年04期 82-9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 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华文女戏剧家——陈尹莹

    田本相;

    她是一个纯情的才女,她是一位虔诚笃信、正道直行的修女,她把一生都贡献给基督的事业——服务大众的事业。她作为一个画家,一位剧作家,一位导演艺术家,一位群众艺术团体的组织家,她在无偿地奉献,把她的所有收入都贡献公众的事业,而她自己过着圣洁的修道院的生活。她对香港话剧,对于海外的华文戏剧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6年04期 9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台湾后现代主义戏剧论

    胡星亮;

    1980年代后期以来在台湾发展的后现代主义戏剧,是西方后现代戏剧思潮影响与台湾社会政治激变的产物。后现代戏剧的反剧本、反叙事、反结构倾向,及其演剧强调肢体语言、意象拼贴等特征,给台湾话剧带来某些新的艺术表现;但是,后现代戏剧的多解构而少建构,注重表演而忽视戏剧文本,又使其戏剧创造存在着诸多不足。

    2006年04期 100-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