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学科·实验创新专栏(二)

  • 陈栩《文艺丛编》所刊戏曲及相关史实考辨——兼及束世澂剧作与《栩园儿女集》等问题

    左鹏军;

    陈栩继《文苑导游录》之后创办的《文艺丛编》尚未引起学界注意,此刊在中国近代戏曲史、文学史和报刊史上当具有独特价值和突出地位;《文艺丛编》发表的杂剧和传奇五种向不为研究者所知,这些剧作的发现提供了新的戏曲史和文学史事实,尤其是反映了陈栩及其子女、弟子的创作情况和在当时文坛的地位影响,极堪重视;其中束世澂所作《双星会杂剧》的发现和相关史实的考察与阐述,可确定有研究者认为"束世征"所著《双星会杂剧》发表于"《栩园儿女集》"的说法与实际情况不符,因此这一说法不能成立;由此基本澄清了以往近代戏曲史与文学史研究中存在的这一分歧,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和解决与此相关的近代戏曲史与文学史问题。

    2012年04期 No.167 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 陈小翠的传奇杂剧创作及其戏曲史意义

    邓丹;

    钱塘才女陈小翠于1917-1927年间先后发表了五部杂剧和一部传奇,这些剧作以梦、诗、花、仙等传统戏曲的叙事要素为重要艺术手段,表达婚恋反思和自我呈现的主题,融入了作者对于清末民初转折时代的特殊感受、传达出新的时代精神。作为明清女性戏曲创作历史链条末尾的重要一环,陈小翠的剧作也体现出与明清尤其是近代女性戏曲传统的承接,是日渐衰落的传奇杂剧创作在民初不容忽视的回响。

    2012年04期 No.167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论宋代乐语的诗乐渊源

    徐燕琳;

    宋代乐语是戏曲早期重要的文字形式。它的文体形制和演出形制,说明它与先秦乐语和诗乐传统的密切联系,也证明着戏曲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的诗乐的影响。作为文人正式参与戏曲创作的开始,宋代乐语促进了戏曲代言体的形成和戏曲政教意义的发明,并为成熟的戏曲文体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2012年04期 No.167 2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 明代宦官演戏的艺术特征及其宫俗意义

    高志忠;

    明代宦官执掌了内廷钟鼓司、四斋、玉熙宫三套戏剧班子,几乎包揽了宫内全部戏曲演出。考究其演戏种类,大多较为集中地体现出礼乐性与典制性、民间性与俚俗性、节令时俗性与宗教祭祀性等诸多艺术特征。某种程度上,这些艺术特征同时也较为全面地展示或暗示了有明一代的宫廷习俗。

    2012年04期 No.167 3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钵中莲》传奇写作时间考辨

    陈志勇;

    1933年,杜颖陶首次在《剧学月刊》上发表玉霜簃藏《钵中莲》传奇,并将此剧的写作时间定在明代万历年间。由于《钵中莲》传奇中出现了一些地方声腔名称,因此此剧成为研究地方声腔的重要文献而受到学者的特别重视。其实,从玉霜簃藏《钵中莲》剧本的外部形态来看,它与晚明传奇体制有很多格格不入的地方;从内部元素而言,诸如曲词风格、曲牌连套方式、道情【耍孩儿】曲牌的使用,都显示出与清代戏曲一致的面貌。具体考察《钵中莲》第十四出《王大娘补缸》发现,此出不仅与全剧存在很多不协调之处,而且其中出现的几种声腔名称,都只见于康熙年间或稍后的文献。据此可得出结论:玉霜簃藏《钵中莲》不是明万历传奇抄本,而是清中叶梨园整理本。

    2012年04期 No.167 4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论日本新剧运动对陆镜若的影响

    魏名婕;

    春柳社的戏剧活动被视为早期话剧的出发点,而其核心人物陆镜若在创作、表演、戏剧理论等诸多方面对早期话剧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日本十二年,亲身经历了日本新剧各大流派的成长和发展,这对他以后的戏剧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考证陆镜若在日本期间的戏剧学习经历以及他的人际交往,以求为研究近代中日两国在戏剧方面的相互影响提供新的佐证。

    2012年04期 No.167 5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 任天知的戏剧活动和京都的新派剧

    陈凌虹;

    回溯文明戏(新剧)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可知其与日本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提到文明戏与日本的关系,研究者们总是把目光集中于东京。本文则根据新发现的资料,探寻文明戏创始人任天知与京都的渊源,阐明至今尚未解决的任天知的旅日经历,并进一步探讨这种经历与其此后开展的戏剧活动之间的联系。

    2012年04期 No.167 7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 辛亥前王钟声在北方的戏剧活动及其影响

    吴新苗;

    王钟声是中国话剧早期奠基人之一,自1909年春夏之交至辛亥革命前的两年多时间里,他的主要戏剧活动是在京津地区。钟声新剧是北方地区话剧艺术的先声,对话剧艺术在北方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新剧表现了鲜明的反专制、反封建主旨,宣扬了革命和爱国主义精神,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和现代意义,引起社会民众和戏剧界的共鸣,对北方的戏曲改良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2012年04期 No.167 79-8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1990年代中国实验戏剧之批判

    陈文勇;

    1990年代的中国实验戏剧实践存在着很多迷失与不足,具体表现在:实验戏剧家都或多或少有着模式化和定型化倾向,这些模式化戏剧实践阻碍了他们探索的深度和活力;戏剧探索精神锐减,他们大都过于看重直观感受,轻视理论,放逐文学,造成了戏剧中人学精神的萎缩;他们解构传统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有的甚至还走向反启蒙和媚俗之路。实验戏剧家应该重建戏剧的人学向度,把实验戏剧重新扳回到人学的轨道上来。

    2012年04期 No.167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 论1980年代中国话剧的改革叙事

    丁文霞;

    1980年代的改革话剧在现代化焦虑中展开现代性叙事,运用现代性视角揭示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历史与现实性问题,展现改革为社会生活带来的新质,尤其是人的现代化。改革话剧在推进"人的戏剧"的同时,呈现出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叙事的不平衡。

    2012年04期 No.167 9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 也论地方戏——兼与余秋雨、廖奔两先生商榷

    张勇风;

    随着地方戏的濒危和"非遗"成为一门显学,对地方戏传承和保护的探讨遂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余秋雨先生提出残酷的"文化淘汰论",可以说代表了部分人士残酷的实际认识。廖奔先生很快回应以温馨的"根性论",即每一个剧种都是一定程度上的地方戏,所有的剧种都具有同等的文化样态价值。本文首先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肯定了地方戏的价值,其次通过对京剧、晋剧、上党梆子、襄武秧歌四个不同层次剧种的对比,对地方戏的层次性做出分析,最后对当前大众传媒背景下地方戏传承和保护的瓶颈做出思考。

    2012年04期 No.167 100-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 艺术学到底还是艺术学——由艺术学的学科属性谈开去

    万书元;

    艺术学之所以能够从文学中分离出来,正是源于它与文学不同的独特属性。这个属性显然与工科无关,而只能与艺术相关。把艺术学学科比作是"文科中的工科",其实质是对艺术学学科自身的不自信,同时也贬低了艺术学学科本身。

    2012年04期 No.167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爱战胜一切》剧照

    威德罕;宫宝荣;

    <正>编剧:[法]威德罕(Bernard Vedrenne)翻译:宫宝荣导演:谷亦安出品:上海戏剧学院国际表演艺术研究工作室上海戏剧学院表演艺术创新工作室1-2图:第一幕,时间:1900年。特里

    2012年04期 No.167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 人物专栏

    <正>顾仲彝顾仲彝(1903—1965),浙江余姚人,著名剧作家、戏剧教育家、戏剧翻译家。历任上海商务印书馆英文编

    2012年04期 No.167 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