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与戏剧

    卢大中;

    <正> 一马克思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对文学艺术发生浓厚的兴趣,接触了大量的人类优秀文化遗产,曾一度有献身文学事业的打算,准备做一个诗人、一个作家。他写下了不少诗篇,发表在当时的杂志上。除诗作外,在十九岁时,他写过一部幽默小说《蝎子和费里克斯》,还写了他唯一的一部戏剧作品《奥兰尼姆》,虽只完成几场,但明显可以看出,这是受了歌德《浮士德》的影响,剧中主人公贝尔蒂尼有着《浮士德》中的魔鬼靡非斯托斐勒司的影子。马克思在写给他父亲的一封信中曾说:“理想主义渗透了那勉强写出来的幽默小说《蝎子和费里克斯》,

    1983年01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 两种戏剧性初探

    陈世雄;

    <正> 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戏剧性——内在戏剧性与外在戏剧性。一八五六年,车尔尼雪夫斯基写道: ……大多数具有戏剧才能的作家主要是侧重于描写各种具体结果,侧重于描写内心生活的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侧重于描写行动,而不重视描写产生思想或感情的隐蔽过程……托尔斯泰才华的特征在于他并不局限在揭示心理活动过程的结果:他感到兴趣的是过程的本身。那些难以捉摸的内心活动是异常迅速而且千变万化的,托尔斯泰伯爵却能巧妙自如地表现出来。

    1983年01期 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 论喜剧性格

    修倜;

    <正> 人是“能笑的动物”,也是“引人发笑的动物”,其他动物或无生命的物体“有与人相似的地方,带有人印刻在它们身上的某些特色,或者人把它们作了特殊的用途”,才会引人发笑。我们觉得某个动物好笑,只是因为“它和人作了对比”,“它使我们想到了人和人的活动”,“看到一种人的态度或表情”;即便笑一顶帽子,也是笑“人在设计这顶帽子的式样时的古怪念头”。因此可以说,“在真正是属于人的范围以外无所谓滑稽”,滑稽的真正领域,只能“是人,是人类社会,是人类生活”。在生活中如此,在艺术中亦如此。

    1983年01期 1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1K]
  • 汤显祖的戏曲理论

    叶长海;

    <正> 汤显祖不仅是天才的戏剧家、文学家,而且是杰出的思想家、批评家。他的社会思想、哲学思想、文艺思想在他的“四梦”中得到深刻、形象的表现。在他的诗文全集中,我们还可以读到他的许多理论批评著作,其中有关于哲学的、社会学的、政治的、经济的、教育的、文学的、艺术的等等,“史、玄并作,雅、变不拘”,几乎遍及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明代

    1983年01期 29-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7K]
  • 谈《牡丹亭》的改编问题

    夏写时;

    <正> 一、汤显祖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剧本研究《牡丹亭》的改编,不能不从简略地探讨一下《牡丹亭》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开始。《牡丹亭》是一部爱情剧,今天几乎已成定论。论断的根据是作品的基本情节。自《牡丹亭》问世后,许多评论家正是这样评论《牡丹亭》的,今天的观点有与它一脉相承处。使用的语言不同,对意义的估计不同,

    1983年01期 4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 吴祖光及其早期剧作

    许国荣;张洁;

    <正> 我们面前摆着吴祖光的十一部剧作:《凤凰城》、《孩子军》、《正气歌》、《风雪夜归人》、《牛郎织女》、《林冲夜奔》、《少年游》、《凯歌归》(与陈白尘等合作)、《画角春声》、《捉鬼传》、《嫦娥奔月》。这是作者1937~1947年写的作品。这里奔涌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时代风云,记载着他从幼稚到成熟的历程。

    1983年01期 4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0K]
  • 杨家将——从民间说唱到戏曲演出

    陈汝衡;

    <正> 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幌子下,从后周的一名统兵将帅,摇身一变,成为大宋皇帝。这是公历九六○年,即后周显德七年的事。历史上大家捧为宋艺祖的开国帝王,却能平定国内大小割据势力,使扰攘达五十余年的所谓五代十国,又一次“分久必合”,达成大一统的宋室江山。他篡周得国,欺人孤儿寡妇,虽然取之不正,但他也确实

    1983年01期 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 关于形象思维

    陈伯鸿;

    <正> 关于形象思维我讲四个问题:一、形象思维是什么;二、形象思维的规律;三、艺术形象的特征;四、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关系。一、形象思维是什么首先我们肯定地说,形象思维是有的。它和逻辑思维不一样。逻辑思维是用概念对认识对象进行抽象,其方法、结构是判断、推理,目的在于求知;而形象思维呢,有说是构造形象的

    1983年01期 8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5K]
  • 抗日战争时期上海的话剧运动

    张启蓉;

    <正> 在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中,我国广大话剧工作者继承、发扬了话剧艺术战斗的传统,为抗战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神圣的抗战也促使我国的话剧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普及和发展,形成了中国历史上话剧运动的高潮。这一时期上海的政治形势比较特殊,前期一度处于“孤岛”局面,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又遭全面沦陷。但是,在

    1983年01期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 戏剧结构的几种新形式

    埃德温·威尔逊;曹路生;

    《戏剧经验》是美国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埃德温·威尔逊先生所著的一本戏剧教科书。本书自1976年出版以来,得到美国各大学的广泛承认,并一再重版,现根据纽约麦格劳-希尔图书公司1980年修订本译出第十四章。全书分为六大部份,共十八章:一、观众,二、表导演,三、舞美诸要素,四、编剧,五、戏剧作品的意图与观点,六、总结经验。这里译出的一章选自第四部份。本章中论述了有关荒诞派、先锋派、仪式式、模式式、音乐歌舞剧等现代戏剧流派的结构特点,标题系译者所加。本书内容丰富、叙述深入浅出,所举例子除戏剧史上所著称的名剧之外,还有一部份是现当代欧美名剧,对于了解西方现代派戏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983年01期 95-10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3K]
  • 东欧戏剧发展概要

    王爱民;

    <正> 前言东欧几个国家,在近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各自不同的命运,但也有许多近似之点,在文化艺术方面也有密切的联系。由于历史上各封建帝国的互相侵略、兼并和瓜分,这些国家的人民长期处于各封建帝国的统治之下,经受了许多苦难。所以,这些民族尽管都有丰富的民间创作,但没有得到发展的条件。戏剧方面的情况也是同样,和西欧国家相比,职业戏剧形成较晚。但不可忽视,从十八

    1983年01期 10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6K]
  • 戏剧是综合研究的对象

    沙金;

    为了有效地解决戏剧艺术的发展问题,必须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在各种复杂的关系中认识戏剧艺术。为此,编辑部将陆续发表总题目为《戏剧是综合研究的对象》的文章,以便读者了解苏联科学家在这个领域里所作的研究。

    1983年01期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 我是怎样演戏的

    祝希娟;

    <正> 我之所以采用这个标题,主要是为了避免把表演神秘化,因为表演艺术也有它的规律,有的前人已作了很好的总结,有的还需要我们在艺术实践中不断探索,它不是神秘莫测的。我想和初学表演的青年朋友谈谈自己的体会,对同行和老前辈来说,这些一孔之见显然是很幼稚和肤浅的。

    1983年01期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 动于衷要形于外——记祝希娟的表演

    张马力;吴亚山;

    <正> 祝希娟同志是我院表演系60届毕业生。她在三年级学习时,被著名电影导演谢晋同志选中,扮演电影《红色娘子军》中主角吴琼花而一举成名,荣获我国首届“百花奖”的最佳女演员奖。此后,她拍摄的电影有:《青山恋》、《燎原》、《无影灯下颂银针》、《啊,摇篮》、《模范丈夫》等,主演的话剧有:《无事生非》、《吝啬鬼》、《刘胡兰》、《南海长城》、《豹子湾战斗》、《年青的一代》、《于无声处》、《夜上海》、《再见吧,巴黎》、《博士的罗曼蒂克》、《肮脏的手》、《母亲的歌》等。祝希娟毕业后廿余年的艺术生活丰富多彩。她拚命奋斗,力求将十年动乱中失去的时间夺回来。她工作精力充沛,创作情绪饱满,犹如一匹朝着白云奔驰的骏马,永往直前。

    1983年01期 125-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2K]
  • 探索与心得

    娄际成;

    <正> 我是一九五二年十月进上海戏剧学院学习的,当时正建院。因此,今年建院卅年,也正是我从艺卅年。在学院学习期间,我的表演成绩在班上是一般的,不是我不用功,而是我摆脱不了紧张。说来也怪,我的发声、语言和形体都是优秀的,但表演就是拘谨。只有一次我做了一个小品练习,尝到了创造的愉快,苏联女专家给了我五分。

    1983年01期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 情真意切 刻意求工——再谈娄际成的表演艺术

    张应湘;章竞扶;

    <正> 娄际成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他在顺利的环境中凭着自己的勤奋踏实,汇细流为江海,积跬步行千里,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成才之路。他在学院四年的学习是扎实而平稳的,先后在夏衍名著《心防》和苏联剧本《一路平安》中担任主角,两出戏的指导老师都是朱端钧教授。其间,他还受到苏联专家的指导。名师指点,为他学习斯坦尼体系掌握现实主义的表演方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在校期间他接受了系统的声音、台词、形体等各种基

    1983年01期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 试论戏剧表现心理的新型语言

    余云;

    <正> 一、哈姆雷特能不能演十九世纪初,英国散文家查尔斯·兰姆认为哈姆雷特不适合舞台演出。他感叹地说: “哈姆雷特之所作所为十分之九是他本人同他的道德观念之间的交往,是他倾泻他个人独自的冥想,是他退居到宫中无人角落或最隐蔽的处所所倾吐的沉思;……深深的忧伤,怕光亮又怕声响的沉思默想,是连面对墙壁或空屋都不敢吐露的,一个乱打手势的演员却如何能表现出来呢?”

    1983年01期 138-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 叙述体戏剧观的缺陷和意义

    赵耀民;

    <正> 引言——由误解而引起在世界文艺史上,伟大的、具有独创性的文学家、艺术家常常不为同时代人所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影响和贡献,往往要通过他们身后的一代人乃至几代人才表现出来。然而布莱希特是一个例外。他的思想和实践,还在他在世时,便开始赢得广泛的赞赏和支持。在他去世后不久,也就是在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他的声誉达到了高潮,各国戏剧界几乎都程度不同地掀起了“布莱希特热”。历史上很少有人象布莱希特那样幸运的。

    1983年01期 145-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 国外戏剧动态

    <正> 西德赫斯菲尔德戏剧奖在西德巴特-赫斯菲尔德举行了一九八二年度的赫斯菲尔德戏剧奖的授奖仪式。该戏剧奖包括两项大奖和两项小奖。一项大奖授予在莎士比亚悲剧《奥赛罗》中扮演依阿古的戈特弗里德·约翰。另一项大奖奖给了恩斯特·施坦科夫斯基和耶尔格·施奈德二人。他俩在音乐喜剧《一位拉·曼却的高明人士》中分别扮演了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另外,经由五名成员组成的评选委员会评定,将赫斯菲尔德戏剧奖中的两项小奖分别授给了两位话剧女

    1983年01期 152-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 国内戏剧动态

    <正> 戏曲形式的特点徐书城在《摭谈戏曲美学》(载《美学》4期)一文中认为,传统戏曲同古典诗歌(曲)有历史渊源关系,与“曲”同时参加到戏曲中去的还有舞蹈。因此,“戏曲”就是歌、舞和戏剧三者的特殊混合物。

    1983年01期 156-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