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戏”

    吴双连;

    <正> 说来惭愧,搞了几十年的“戏”了,却对什么是“戏”仍不十分明白。我国的古人,有称“百戏”、“散乐”的,有称“戏文”、“杂剧”的,也有称“曲”、“词曲”、“传奇”的,五花八门,不一而足。现在似乎有了统一的标准了:中国土产的戏叫做“戏曲”,外国传入的话剧叫做“戏剧”。所以,《中国大百科全书》既有讲戏曲、曲艺的“戏曲曲艺卷”,又有讲话剧的“戏剧卷”。然而,我仍然感到糊涂:既然戏曲不是戏剧,那是什么东西?它与戏剧的关系如何?两者是并列的吗?歌剧、舞剧、滑稽戏等算戏曲还是算戏剧(话剧)?总之,许多问题还是弄不清、讲不通。没有办法,我只好用一个“戏”字概括之。

    1990年01期 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8K]
  • 论“戏”

    吴双连;

    <正> 说来惭愧,搞了几十年的“戏”了,却对什么是“戏”仍不十分明白。我国的古人,有称“百戏”、“散乐”的,有称“戏文”、“杂剧”的,也有称“曲”、“词曲”、“传奇”的,五花八门,不一而足。现在似乎有了统一的标准了:中国土产的戏叫做“戏曲”,外国传入的话剧叫做“戏剧”。所以,《中国大百科全书》既有讲戏曲、曲艺的“戏曲曲艺卷”,又有讲话剧的“戏剧卷”。然而,我仍然感到糊涂:既然戏曲不是戏剧,那是什么东西?它与戏剧的关系如何?两者是并列的吗?歌剧、舞剧、滑稽戏等算戏曲还是算戏剧(话剧)?总之,许多问题还是弄不清、讲不通。没有办法,我只好用一个“戏”字概括之。

    1990年01期 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8K]
  • 本刊派员考察中小城市戏剧活动

    力;

    <正> 最近,本刊编辑江赴苏盐城、射阳、阜宁等地考察戏剧活动情形。在盐城市文化局、剧目工作室的协助下,分别与该地区的戏剧专业工作者、群众文艺骨干、戏剧教育界进行了多次座谈,了解该地区的戏剧理论、创作及演出实况;并对如何振

    1990年01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本刊派员考察中小城市戏剧活动

    力;

    <正> 最近,本刊编辑江赴苏盐城、射阳、阜宁等地考察戏剧活动情形。在盐城市文化局、剧目工作室的协助下,分别与该地区的戏剧专业工作者、群众文艺骨干、戏剧教育界进行了多次座谈,了解该地区的戏剧理论、创作及演出实况;并对如何振

    1990年01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戏剧的自我体认

    叶长海;

    <正> 一说不尽的“戏剧”什么是“戏剧”?现在已成了越来越难于回答的问题。答案越来越多,而“戏剧”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却越来越模糊。英国戏剧学家马丁·艾思林在所著《戏剧剖析》一书的开头就大发感慨说,“论述戏剧的书籍写过何止成千上万,但是,戏剧一词的定义究竟是什么,似乎还没有人人满意的说法。”日本戏剧学家河竹登志夫在所著《戏剧概论》中也说:“随着戏剧本身概念的变化,现在是到了重新提出‘什么是戏剧’这一问题的时候了。”中国戏剧学家余上沅则在二十年代就曾指出,对戏剧的各种解释“与戏剧艺术的自身无干,因为戏剧只是艺术,

    1990年01期 1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8K]
  • 戏剧的自我体认

    叶长海;

    <正> 一说不尽的“戏剧”什么是“戏剧”?现在已成了越来越难于回答的问题。答案越来越多,而“戏剧”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却越来越模糊。英国戏剧学家马丁·艾思林在所著《戏剧剖析》一书的开头就大发感慨说,“论述戏剧的书籍写过何止成千上万,但是,戏剧一词的定义究竟是什么,似乎还没有人人满意的说法。”日本戏剧学家河竹登志夫在所著《戏剧概论》中也说:“随着戏剧本身概念的变化,现在是到了重新提出‘什么是戏剧’这一问题的时候了。”中国戏剧学家余上沅则在二十年代就曾指出,对戏剧的各种解释“与戏剧艺术的自身无干,因为戏剧只是艺术,

    1990年01期 1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8K]
  • 论中国现存原始戏剧的表演形态

    曹路生;

    <正> 我们首先遇到的一点是,什么是中国现存原始戏剧?笔者同意余秋雨教授所下的定义:“1.这种演剧形态至今仍处于与民俗性的宗教祭仪相溶合的状态;2.地处偏远,始终未受近、现代文明的明显影响,以一种‘活化石’的形态保存着;3.没有纳入中国戏剧文化发展的主体航道,与以文学剧本为主干的文人戏剧形成鲜明对照。因此也被正规的戏剧史论所忽略。”中国现存原始戏剧的具体指向,我认为除了“以品类繁多的傩戏为主,也可包括与傩戏比较接近的戏剧现象,如目连系统”外,还应包括少数民族戏剧,如彝戏“撮泰几”,蒙族戏“好德格沁”,新疆的“麦西热普”等,(笔者不认为彝戏“撮泰几”等如某些专家学者所

    1990年01期 2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 论中国现存原始戏剧的表演形态

    曹路生;

    <正> 我们首先遇到的一点是,什么是中国现存原始戏剧?笔者同意余秋雨教授所下的定义:“1.这种演剧形态至今仍处于与民俗性的宗教祭仪相溶合的状态;2.地处偏远,始终未受近、现代文明的明显影响,以一种‘活化石’的形态保存着;3.没有纳入中国戏剧文化发展的主体航道,与以文学剧本为主干的文人戏剧形成鲜明对照。因此也被正规的戏剧史论所忽略。”中国现存原始戏剧的具体指向,我认为除了“以品类繁多的傩戏为主,也可包括与傩戏比较接近的戏剧现象,如目连系统”外,还应包括少数民族戏剧,如彝戏“撮泰几”,蒙族戏“好德格沁”,新疆的“麦西热普”等,(笔者不认为彝戏“撮泰几”等如某些专家学者所

    1990年01期 2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 舞蹈的戏剧化和戏剧的舞蹈化

    安葵;

    <正> 一、古代歌舞——戏曲与中国舞蹈、舞剧共同的源头在关于戏曲起源的讨论中有各种不同的意见,我认为说戏曲有多个源头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在多个源头中歌舞是最早的源头。这个问题可以从中国戏曲的整个形成发展的历史和各剧种的具体形成发展历史两个角度去考察。舞蹈是远古人类最早创造出来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他们用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并进行相互交流的主要艺术手段。

    1990年01期 4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3K]
  • 舞蹈的戏剧化和戏剧的舞蹈化

    安葵;

    <正> 一、古代歌舞——戏曲与中国舞蹈、舞剧共同的源头在关于戏曲起源的讨论中有各种不同的意见,我认为说戏曲有多个源头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在多个源头中歌舞是最早的源头。这个问题可以从中国戏曲的整个形成发展的历史和各剧种的具体形成发展历史两个角度去考察。舞蹈是远古人类最早创造出来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他们用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并进行相互交流的主要艺术手段。

    1990年01期 4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3K]
  • 尼柯尔《西欧戏剧理论》评述

    彭耀春;

    阿·尼柯尔(Allardyee Nicoll,1894一1976),英国著名戏剧史和戏剧理论家。历任英国伦敦大学、伯明翰大学与美国耶鲁大学、匹兹堡大学文学教授。1951年一1961年任莎士比亚研究所主任,1叶5一1966年兼任《莎士比亚学概论》编辑。他著作颇丰,但国内尚未给予评介,他的《西欧戏剧理论》(Tlie Theory of Drama)①是唯一的中译本。尽管我们现在还没有见到尼柯尔的全部论著,但认真研读这部旨在提供关于戏剧理论的全面介绍的著作②,可以使我们透过这一“斑”,去接近,或把握尼柯尔戏剧美学的基本观,点。

    1990年01期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K]
  • 尼柯尔《西欧戏剧理论》评述

    彭耀春;

    阿·尼柯尔(Allardyee Nicoll,1894一1976),英国著名戏剧史和戏剧理论家。历任英国伦敦大学、伯明翰大学与美国耶鲁大学、匹兹堡大学文学教授。1951年一1961年任莎士比亚研究所主任,1叶5一1966年兼任《莎士比亚学概论》编辑。他著作颇丰,但国内尚未给予评介,他的《西欧戏剧理论》(Tlie Theory of Drama)①是唯一的中译本。尽管我们现在还没有见到尼柯尔的全部论著,但认真研读这部旨在提供关于戏剧理论的全面介绍的著作②,可以使我们透过这一“斑”,去接近,或把握尼柯尔戏剧美学的基本观,点。

    1990年01期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K]
  • 读《中国现代戏剧史稿》

    方育德;

    <正> 写史之难,自古而然。中国自有话剧以来,在八、九十年间,几乎没有一部像样的话剧史或现代戏剧史。新中国成立以前,朱双云、向培良、洪深、马彦祥等都在这方面做过工作。但从他们的文章来看,所写的情况大多是片断的、不全面的。解放后,张庚写过《中国话剧运动史初稿(第一章)》,由于某种政治原因,下文是泥牛入海,再未见消息。欧阳予倩写了《回忆春柳》、《谈文明戏》等。一九五七年纪念话剧运动五十周年,之后,由中国戏剧出版社编辑出版了《中国话剧运动五十年史料集》(一、二、三辑)。实际上不过是供史家选择并需要鉴别、鉴定的史料合集。真正称得上中国话剧史或中国现代戏剧史的,只有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

    1990年01期 6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 读《中国现代戏剧史稿》

    方育德;

    <正> 写史之难,自古而然。中国自有话剧以来,在八、九十年间,几乎没有一部像样的话剧史或现代戏剧史。新中国成立以前,朱双云、向培良、洪深、马彦祥等都在这方面做过工作。但从他们的文章来看,所写的情况大多是片断的、不全面的。解放后,张庚写过《中国话剧运动史初稿(第一章)》,由于某种政治原因,下文是泥牛入海,再未见消息。欧阳予倩写了《回忆春柳》、《谈文明戏》等。一九五七年纪念话剧运动五十周年,之后,由中国戏剧出版社编辑出版了《中国话剧运动五十年史料集》(一、二、三辑)。实际上不过是供史家选择并需要鉴别、鉴定的史料合集。真正称得上中国话剧史或中国现代戏剧史的,只有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

    1990年01期 6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 关于建立近代戏曲文学学科的问题

    邓绍基;

    <正> 我很高兴地来参加第二次全国近代戏曲文学学术研讨会。去年在北京举行第一次研讨会时,由于种种原因,我只参加了开幕会议,后来看到讨论会的简报,知道会上就建立近代戏曲文学学科的构想和目的等问题讨论得十分热烈,使我感受到一种十分可贵的学术事业的开拓和建设精神,也受到很多启发。趁此机会,我想就建立一门学科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向大家请教。这个问题,我在其他的学术讨论会上也曾经约略地提出过,现在,我想结合近代戏曲文学的具体情况来说一说。

    1990年01期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关于建立近代戏曲文学学科的问题

    邓绍基;

    <正> 我很高兴地来参加第二次全国近代戏曲文学学术研讨会。去年在北京举行第一次研讨会时,由于种种原因,我只参加了开幕会议,后来看到讨论会的简报,知道会上就建立近代戏曲文学学科的构想和目的等问题讨论得十分热烈,使我感受到一种十分可贵的学术事业的开拓和建设精神,也受到很多启发。趁此机会,我想就建立一门学科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向大家请教。这个问题,我在其他的学术讨论会上也曾经约略地提出过,现在,我想结合近代戏曲文学的具体情况来说一说。

    1990年01期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悲喜相乘——中国古典悲、喜剧的艺术特征和审美意蕴

    王季思;

    <正> 中国的戏曲,是在东方特定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适应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它和西方戏剧在具体表现上存在差异,毫不足怪。西方的戏剧,从亚里斯多德开始,就总结了古希腊时期广场演出的情况,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建立起悲、喜剧的审美观念,又指导着后来的戏剧创作和演出。中国的戏曲向来没有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也没有能够从美学上得到充分的认识和总结,因而在理论上仍是一个未经开发的宝库,有待于我们的积极发掘。

    1990年01期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 悲喜相乘——中国古典悲、喜剧的艺术特征和审美意蕴

    王季思;

    <正> 中国的戏曲,是在东方特定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适应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它和西方戏剧在具体表现上存在差异,毫不足怪。西方的戏剧,从亚里斯多德开始,就总结了古希腊时期广场演出的情况,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建立起悲、喜剧的审美观念,又指导着后来的戏剧创作和演出。中国的戏曲向来没有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也没有能够从美学上得到充分的认识和总结,因而在理论上仍是一个未经开发的宝库,有待于我们的积极发掘。

    1990年01期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 本院首届艺术管理专业学生顺利毕业

    <正> 上海戏剧学院首届艺术管理专业——《演出经营管理班》是本院戏文系受上海市文化局委托代培的。该班五十八位学员一九八八年九月进校,在校一年半期间,他们学习了《艺术概论》、《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剧场管理》、《政治经济学》、《经济法》、《会计学原理》、《美学概论》、《观众学》等十四门课程,并于第三学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分别撰写了毕业论文。这些论文题材广泛,针对目前国内文化市场的现状、剧场与剧团的管理,群众文艺管理、电影市场及电影院

    1990年01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本院首届艺术管理专业学生顺利毕业

    <正> 上海戏剧学院首届艺术管理专业——《演出经营管理班》是本院戏文系受上海市文化局委托代培的。该班五十八位学员一九八八年九月进校,在校一年半期间,他们学习了《艺术概论》、《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剧场管理》、《政治经济学》、《经济法》、《会计学原理》、《美学概论》、《观众学》等十四门课程,并于第三学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分别撰写了毕业论文。这些论文题材广泛,针对目前国内文化市场的现状、剧场与剧团的管理,群众文艺管理、电影市场及电影院

    1990年01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俗、雅之间——漫论戏剧的通俗化

    荣广润;

    <正> 俗、雅之分,文化史上自古有之,然而近年来中国戏剧界似乎特别感到讨论这个问题的现实性与迫切性。今天,戏剧的通俗化与通俗戏剧不仅越来越受到戏剧实践家的重视,而且越来越引起戏剧理论家的注意。滑稽戏、地方戏曲中通俗作品的涌现自不待言,就是历来以知识层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话剧也未能“免俗”。话剧舞台上,一方面追求哲理化的实验戏剧在艰难地探索前进,一方面以吸引观众为最高任务的通俗戏剧也时有出现。在沈阳,一部《搭错车》以通俗的故事、多彩的歌舞风靡一时;在上海,《相逢不是在梦中》也利用酒吧歌手演唱的穿插取得了可观的票房收入。对此,人们莫衷一是,有人以为这不失为应付不景气的文化市场的权宜之计,有人以为这是话剧屈服于票房价值

    1990年01期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 俗、雅之间——漫论戏剧的通俗化

    荣广润;

    <正> 俗、雅之分,文化史上自古有之,然而近年来中国戏剧界似乎特别感到讨论这个问题的现实性与迫切性。今天,戏剧的通俗化与通俗戏剧不仅越来越受到戏剧实践家的重视,而且越来越引起戏剧理论家的注意。滑稽戏、地方戏曲中通俗作品的涌现自不待言,就是历来以知识层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话剧也未能“免俗”。话剧舞台上,一方面追求哲理化的实验戏剧在艰难地探索前进,一方面以吸引观众为最高任务的通俗戏剧也时有出现。在沈阳,一部《搭错车》以通俗的故事、多彩的歌舞风靡一时;在上海,《相逢不是在梦中》也利用酒吧歌手演唱的穿插取得了可观的票房收入。对此,人们莫衷一是,有人以为这不失为应付不景气的文化市场的权宜之计,有人以为这是话剧屈服于票房价值

    1990年01期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 在平凡中见不平凡——通俗戏剧之我见

    李家耀;

    <正> 当代中国走出了附庸行列的文化艺术,现在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普遍危机,遇上了始料未及的冲击。看起来,文化艺术争取到了自身独立的价值,意义重大,困难仅仅在于经济方面。但为什么经济的困窘竟会愈演愈烈,而令艺术家们钦羡和振奋的“轰动效应”,如今只成了遥远的回响,难道文化艺术在中国,注定要经历一次痛苦的临终过程?

    1990年01期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 在平凡中见不平凡——通俗戏剧之我见

    李家耀;

    <正> 当代中国走出了附庸行列的文化艺术,现在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普遍危机,遇上了始料未及的冲击。看起来,文化艺术争取到了自身独立的价值,意义重大,困难仅仅在于经济方面。但为什么经济的困窘竟会愈演愈烈,而令艺术家们钦羡和振奋的“轰动效应”,如今只成了遥远的回响,难道文化艺术在中国,注定要经历一次痛苦的临终过程?

    1990年01期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 滑稽戏创作的特殊性

    杨华生;

    <正> 滑稽戏是一门笑的艺术,观众到剧场中来看滑稽戏,往往就是为了能痛快地笑一笑,而且不止是笑几笑,或笑几十笑,如果不笑上几百次,观众就会不满足,甚至会说:“这个戏一点也不噱!”笑是需要有笑料或“噱头”的,要使观众笑上几百次,这些笑料或“噱头”从哪里来?这对滑稽戏工作者说来,压力确实很大,需要付出大量的劳动。尤其是剧本创作,这是笑料的来源和根据;一个滑稽戏剧本,如果要达到上演水平,不管是情节、结构、人物性格和动作、语言,都必需具备喜剧因素,而且是丰富而浓郁的喜剧

    1990年01期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 滑稽戏创作的特殊性

    杨华生;

    <正> 滑稽戏是一门笑的艺术,观众到剧场中来看滑稽戏,往往就是为了能痛快地笑一笑,而且不止是笑几笑,或笑几十笑,如果不笑上几百次,观众就会不满足,甚至会说:“这个戏一点也不噱!”笑是需要有笑料或“噱头”的,要使观众笑上几百次,这些笑料或“噱头”从哪里来?这对滑稽戏工作者说来,压力确实很大,需要付出大量的劳动。尤其是剧本创作,这是笑料的来源和根据;一个滑稽戏剧本,如果要达到上演水平,不管是情节、结构、人物性格和动作、语言,都必需具备喜剧因素,而且是丰富而浓郁的喜剧

    1990年01期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 振兴滑稽戏的一条途径——兼评《屈打成医》的改编

    笑嘻嘻;陈漱石;

    <正> 有机会欣赏上海滑稽剧团根据法国著名喜剧大师莫里哀同名笑剧改编的六场滑稽戏《屈打成医》(编剧:胡廷源、缪依杭;导演:李家耀),很感兴奋。不是苛求的话,改编基本上是成功的。从编导的意图看,他们是努力地在缩短着中国滑稽戏与法国莫里哀“相隔千万里,上下三百年”的时空间距,有意识地融汇中法两国截然不同的文化现象,“不是故作深奥地去阐发什么哲理性内涵,而是把生活中的可笑现象浅近通俗,真实夸张地端给观众,让观众自己去笑、去想”(李家耀《导演的话》,载《屈打成医》说明书),在“中国化”和“滑稽化”这两

    1990年01期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 振兴滑稽戏的一条途径——兼评《屈打成医》的改编

    笑嘻嘻;陈漱石;

    <正> 有机会欣赏上海滑稽剧团根据法国著名喜剧大师莫里哀同名笑剧改编的六场滑稽戏《屈打成医》(编剧:胡廷源、缪依杭;导演:李家耀),很感兴奋。不是苛求的话,改编基本上是成功的。从编导的意图看,他们是努力地在缩短着中国滑稽戏与法国莫里哀“相隔千万里,上下三百年”的时空间距,有意识地融汇中法两国截然不同的文化现象,“不是故作深奥地去阐发什么哲理性内涵,而是把生活中的可笑现象浅近通俗,真实夸张地端给观众,让观众自己去笑、去想”(李家耀《导演的话》,载《屈打成医》说明书),在“中国化”和“滑稽化”这两

    1990年01期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 后现代戏剧初论

    沈月明;

    <正> 五、六十年代开始,西方戏剧潮流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内容上,由激进的反叛趋向表面上的缓合;形式上一方面锐意创新,另一方面又似乎在向传统、甚至原始戏剧回归;理论上,流派纷呈,出语惊人,本文就是希望探讨这种变化并揭示这种变化与西方戏剧传统以及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一、戏剧史的悖论当代西方戏剧,是源远流长的戏剧史长河中承上启下的一段流程,在承纳传统的过程中又予以批判,并赋予戏剧新的涵义,因而,后现代戏剧这一概念是在传统的对照中形成的。

    1990年01期 10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5K]
  • 后现代戏剧初论

    沈月明;

    <正> 五、六十年代开始,西方戏剧潮流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内容上,由激进的反叛趋向表面上的缓合;形式上一方面锐意创新,另一方面又似乎在向传统、甚至原始戏剧回归;理论上,流派纷呈,出语惊人,本文就是希望探讨这种变化并揭示这种变化与西方戏剧传统以及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一、戏剧史的悖论当代西方戏剧,是源远流长的戏剧史长河中承上启下的一段流程,在承纳传统的过程中又予以批判,并赋予戏剧新的涵义,因而,后现代戏剧这一概念是在传统的对照中形成的。

    1990年01期 10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5K]
  • 当代电影走向三大趋势

    宫宇;

    <正> 英国的伟大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过:“历史是川流不息的。若不能因时变事,而顽固恪守旧俗,这本身就是致乱之源。时间本身正是立志改革者的楷模。它在运行中更新了世间的一切……”。当人类社会向明天疾进的时候,未来的艺术会随之产生许多微妙而复杂的变化,它将不断地影响人类生活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不少卓有远见的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预言:未来的电影将是以“伟大而富裕的形象”,“灵活而巧妙地渗入到现代人的生活中去”,它将以“蝉儿蜕壳一样的自我扬弃的勇气来完成更新的任务”。

    1990年01期 11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4K]
  • 当代电影走向三大趋势

    宫宇;

    <正> 英国的伟大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过:“历史是川流不息的。若不能因时变事,而顽固恪守旧俗,这本身就是致乱之源。时间本身正是立志改革者的楷模。它在运行中更新了世间的一切……”。当人类社会向明天疾进的时候,未来的艺术会随之产生许多微妙而复杂的变化,它将不断地影响人类生活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不少卓有远见的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预言:未来的电影将是以“伟大而富裕的形象”,“灵活而巧妙地渗入到现代人的生活中去”,它将以“蝉儿蜕壳一样的自我扬弃的勇气来完成更新的任务”。

    1990年01期 11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4K]
  • 美国的实验戏剧

    吴光耀;

    <正> 战后美国戏剧显然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受到欧洲戏剧流派如布莱希特的史诗剧和阿尔托的残酷戏剧,存在主义戏剧和荒诞戏剧的影响。同时60年代的美国由于冷战和侵越战争而引起的社会动荡不安也在文化领域中尖锐地反映出来,在商业性戏剧以外又产生了一种新的戏剧运动,它与当时的人权、言论自由、反核武器和反越战等社会和政治运动紧密结合,显得生气勃勃,具有开拓意识和冲击力量。这种新的戏剧在观念和方法上都与主流戏剧针锋相对,主流戏剧是一种代表中产阶级社会不论在审美上和政治上都满足现状并想保留现状的戏剧,而新戏剧则倾向于全部否定它们。一批艺术家认为人并非理性的逻辑产物,人类经验也

    1990年01期 12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0K]
  • 美国的实验戏剧

    吴光耀;

    <正> 战后美国戏剧显然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受到欧洲戏剧流派如布莱希特的史诗剧和阿尔托的残酷戏剧,存在主义戏剧和荒诞戏剧的影响。同时60年代的美国由于冷战和侵越战争而引起的社会动荡不安也在文化领域中尖锐地反映出来,在商业性戏剧以外又产生了一种新的戏剧运动,它与当时的人权、言论自由、反核武器和反越战等社会和政治运动紧密结合,显得生气勃勃,具有开拓意识和冲击力量。这种新的戏剧在观念和方法上都与主流戏剧针锋相对,主流戏剧是一种代表中产阶级社会不论在审美上和政治上都满足现状并想保留现状的戏剧,而新戏剧则倾向于全部否定它们。一批艺术家认为人并非理性的逻辑产物,人类经验也

    1990年01期 12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0K]
  • 文摘

    <正> 比较戏剧《中国百科年鉴》1989年卷评述中外戏剧比较研究:1988年是中外戏剧比较研究有重大进展的一年。自1987年起,随着比较文学的活跃,比较戏剧亦渐受重视。大型戏剧理论刊物《戏剧艺术》、《戏剧》相继辟“比较戏剧”专栏,发表海内外学者有关中外戏剧比较研究的成果,引起有识者的关注。1987年8月,在香港举行了以“中西戏剧比较研究”为专题的国际比较文学会议。内地、港台及世界各国40余位学者参加会议。会上提交的论文及发言均有不少精到之论,对国内外戏剧之比较研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1988年,中外戏剧比较研究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比较戏剧论文不仅出现于大型专门性的戏剧理论刊物,亦出现于通俗戏剧刊物,

    1990年01期 141-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 文摘

    <正> 比较戏剧《中国百科年鉴》1989年卷评述中外戏剧比较研究:1988年是中外戏剧比较研究有重大进展的一年。自1987年起,随着比较文学的活跃,比较戏剧亦渐受重视。大型戏剧理论刊物《戏剧艺术》、《戏剧》相继辟“比较戏剧”专栏,发表海内外学者有关中外戏剧比较研究的成果,引起有识者的关注。1987年8月,在香港举行了以“中西戏剧比较研究”为专题的国际比较文学会议。内地、港台及世界各国40余位学者参加会议。会上提交的论文及发言均有不少精到之论,对国内外戏剧之比较研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1988年,中外戏剧比较研究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比较戏剧论文不仅出现于大型专门性的戏剧理论刊物,亦出现于通俗戏剧刊物,

    1990年01期 141-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