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百年与中国戏剧”专题

  • 从“真文学”到“真戏剧”——关于五四“戏剧改良”论争的再思考

    丁罗男;

    五四"戏剧改良"的论争可看作中国现代戏剧的首次"戏剧观"大讨论,重读那些文章,在历时性语境中理解这场争论的本质,有利于进一步明确"五四精神"与中国现代戏剧的关系。从晚清到五四,戏剧改良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主题之一,但其中的关键词,却从"新、旧"发展到"真、假",这意味着五四的新戏剧,已经超越表面的新奇而深入至"真"的本质探究。新青年派主张的"真戏剧"有形式与内容两个层面。通过对旧剧"非人"化的批判,确立了戏剧的人学原则;引进易卜生式的写实形式,使现代话剧在发挥社会功能与宣扬启蒙思想上取得了成功。五四时代文学与戏剧的紧密关系,有其历史的成因,虽然今天的戏剧观念已经发生变化,但其中有些问题仍然值得思考。

    2019年06期 No.212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新文化刊物与五四戏剧运动——以《新青年》《新潮》对外国戏剧的译介为中心

    黄爱华;

    以《新青年》《新潮》为首的新文化刊物,不仅是五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前沿阵地,也为五四戏剧运动的开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新青年》《新潮》本着为中国文艺之复兴寻求新路的精神,合力引进易卜生式写实问题剧,介绍多种戏剧类型和风格流派,促进了西方近现代戏剧理念的传播和戏剧范本的输入,为现代话剧创作树立模板,并提供多种典范,从而使五四戏剧充满活力,为中国话剧增添了靓丽的色彩。

    2019年06期 No.212 1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曹禺的莎士比亚观——以新发现的曹禺《柔蜜欧与幽丽叶(专题报告)》为中心

    李伟民;

    1954年7月15日,曹禺在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做的"内部参考,不准外传"的《柔蜜欧与幽丽叶(专题报告)》是在《曹禺全集》及其所有作品集中未见的曹禺莎学研究论文,在历来的曹禺研究中也不见有学者提到。《专题报告》的发现,在曹禺研究、莎学研究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专题报告》全面反映了曹禺对莎士比亚的总体认知和对《柔蜜欧与幽丽叶》一剧思想、艺术层面的深入思考。《专题报告》反映出曹禺在这一时期努力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用以研究莎士比亚和《柔蜜欧与幽丽叶》,以适应新的时代的思想嬗变过程。

    2019年06期 No.212 2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田汉前期思想中的希伯来精神来源

    刘君君;

    学界关于田汉前期作品风格和文艺思想一般以新浪漫主义、积极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现代主义等概括表述,却忽视其背后更为深广的希伯来精神。田汉前期思想中的希伯来精神来源如下:第一,受到《圣经》和基督教文化的直接影响。第二,受到来自日本文学和文化方面的涉及希腊精神与希伯来精神的影响。第三,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如卢梭的《忏悔录》,歌德的《浮士德》,王尔德的《莎乐美》,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带有人道主义的作品。后因田汉个人生命经验的突转和社会形势、文艺思潮的突变,对希伯来精神由吸收转化走向对抗和抛弃。

    2019年06期 No.212 3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中国戏曲研究

  • 清代杂剧研究格局的现代构建与反思——以民国时期戏曲史著为考察对象

    程华平;

    民国伊始,现代学术史意义上的戏曲史著不断问世。这些著作对清代杂剧的发展历程作了初步梳理,并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如杂剧抒情性的强化与自况体杂剧的出现、短剧的繁荣与文人剧的成熟、北曲的存留与南曲的发达、曲谱的修撰与杂剧的衰落等,均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厘清了清杂剧发展中的一些史实,有其历史成就,也有不足与缺陷。论文对民国时期的杂剧史研究加以学术史反思,从明确戏曲观与戏曲史观、强化杂剧专题研究、加强杂剧史料文献搜集与整理、拓展杂剧研究领域等方面,对今后清杂剧研究与杂剧史撰写提出建议。

    2019年06期 No.212 4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 “式微”与“中兴”:论20世纪上半叶昆曲盛衰的论说逻辑

    陈秋婷;

    20世纪上半叶"昆曲盛衰"的史论与时论,并不止于"花雅争胜"下的昆曲艺术的痼疾罗列,而是拓展至战争的角度、社会经济的因素以及观众审美趣味的变动等。其言说立场与剖析视角,主要表现出两种基本立场,一则"式微",一则"中兴",烘现了昆曲的演变样貌。曲论者在承续清中叶以来"花雅争胜"说的基础上,拓展至总结与梳理昆曲史进程,更对昆曲的固化形态与流变轨迹辅以各类论述,如整合昆曲演剧、昆曲组织、昆曲主力等资源,从单线化的曲史进程梳理到全方位的影响要素探究。由此,隐含于"昆曲盛衰"论背后的文化立场与揆因方式,奠定了20世纪早期昆曲的论述格局,并进一步影响了建国后昆曲史著的论说视角。

    2019年06期 No.212 6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 论抗战时期沪剧的形成与发展

    王婉如;

    沪剧在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多个里程碑事件。当时的沪剧艺人们充分发挥沪剧的优势,从社会现实生活中取材,贴近观众,扬长避短,开拓出了一条独树一帜的发展道路。那段时期,沪剧通过电台播唱的方式走进听众的生活;沪剧艺术在剧场中成熟,时装戏风靡沪上;沪剧专业刊物发行,剧迷参与沪剧改良; 1939年"业余社"票房成立,架起沪剧和观众的桥梁;沪剧"立名",剧本制和导演制代替了幕表制。在这样的情况下,沪剧不仅避免了战争的摧残,还得到了繁荣和发展。

    2019年06期 No.212 7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从“苏剧”看“剧种”的“产生”和“消亡”

    董酌交;

    当前学界讨论"剧种",一般以戏班(剧团)的组建和解体作为其"产生"和"消亡"的标志,则"苏剧"通常被认为"产生"于1941年"国风剧团"组建、"消亡"于2001年"苏剧团"解体。但考察其历史可知,1951年之前"苏剧"是一种宽泛的戏剧,并不限于用"苏滩"声腔演绎故事; 1951年之后"苏剧"被确立为苏州"地方戏",原则上以"苏滩"声腔为主,但实际演出中并不以声腔为限,且艺术样态同样十分宽泛。"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态、乃至无所不包的"剧种",则早在1941年之前便已存在,2001年也未因"苏剧团"解散而"消亡"。我们不能把戏班(剧团)和"剧种"对等,认为一个戏班(剧团)组建就是其对应"剧种"的"产生",一个戏班(剧团)解体就是其对应"剧种"的"消亡"。

    2019年06期 No.212 87-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表演艺术研究

  • 戏剧表演中语言塑造的类比法及运用

    王苏;

    出神入化的语言魅力有其处理的基本准则,那就是对角色此时此刻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心理状态进行精准的模拟。这种模拟的工作方法,常用的是类比推理的方法,也可以叫做类比法。以语言处理为切入口,通过情感类比、态度(情绪)类比、状态类比、动作(表情)类比等环节循序渐进、突变增生、各个击破、整体统领,则很有可能使戏剧语境出现更高的飞跃。

    2019年06期 No.212 98-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交集与界限——朗诵艺术形态以及其中的表演元素

    包磊;

    朗诵是一门语言艺术,它有文字的美感、音韵的美感、形式的美感等审美的要求。朗诵与其他艺术,特别是话剧表演艺术交集甚多。话剧、影视、戏曲、武术、舞蹈以及其它艺术表现形式,只要分寸恰当都可以作为朗诵的辅助手段。需要约束的是表演者的使用尺度,而不是融合的方式。传承、发展传统艺术,并在保留其本体特色的前提下赋予新的生机和活力,尚待每一位戏剧教育工作者不懈的探索和努力。

    2019年06期 No.212 107-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陈古虞戏曲表演理论发微

    俞永杰;

    陈古虞教授是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上海戏剧学院首批戏曲理论教师,在昆曲表演、订谱和戏曲史论教学上有很深的造诣。他具有中西戏剧结合考察的能力,对中国古典戏曲研究精深;他能在艺术实践的基础上,将理论赋予鲜活的艺术形象,在戏曲表演理论方面见解独到。陈古虞教授高水平的昆曲综合能力,获得了王季思、赵景深、万云骏、俞琳、欧阳予倩等当代戏剧大家的充分肯定,是当代戏曲学界中一位名声不大、行事低调却功力深厚的昆曲家。本文就他可见的文章或讲稿,专析其在戏曲表演理论上的成就。

    2019年06期 No.212 115-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音乐剧研究

  •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音乐剧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肖志康;张婷;

    音乐剧是我国近些年来音乐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了解我国音乐剧研究现状及趋势,利用"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工具对1978年至2018年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有关音乐剧研究的828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从发文年度分布、研究机构、核心作者群、关键词共现网络等方面绘制出音乐剧研究的知识结构图谱。研究发现,音乐剧研究热点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国内外音乐剧作品艺术特征解析的基础性研究;二是音乐剧创作及本土化研究;三是音乐剧理论、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研究;四是国内外音乐剧作品的评析及观后。原创音乐剧及音乐剧教育及人才培养成为了近些年音乐剧研究的主要趋势。因此,要整合音乐剧教育资源,注重音乐剧市场化及推进音乐剧民族化。

    2019年06期 No.212 125-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1K]
  • 江苏音乐剧市场的区域性发展现状及几点思考

    邵一言;

    音乐剧在江苏区域的发展现状,需要从经济文化背景、区域发展情况、音乐剧演出案例及音乐剧受众需求等角度展开分析。通过对江苏区域音乐剧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抽丝剥茧,可以找出区域性音乐剧市场的发展规律,并借以探究中国音乐剧市场的发展前景。

    2019年06期 No.212 137-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学术评论

  • 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傀儡戏——读《中国傀儡戏史》的启示

    殷无为;

    叶明生的《中国傀儡戏史》是一部研究中国传统傀儡戏的重要著作,其对中国傀儡戏史的学术贡献主要表现在:一、构建了整体联系的傀儡戏史的体系;二、开拓了傀儡戏史的研究领域。该著作使中国傀儡戏在研究对象上更为完整、在研究方法上更为科学,对中国傀儡戏的保护与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2019年06期 No.212 148-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